Wen Wei Po article on James Law – Pod Living in Pod City at Confluence 20 Hong Kong

以建構未來建築為依歸的羅發禮(James Law)既是建築師、設計師,又是藝術家。他設計的建築極具前瞻性,走在時代之前,致力為人類締造更美好的世界;而雕塑作品則融於環境且注重互動性,望觀眾停下腳步感受都市生活中的趣味。在現正舉行的「Confluence.20+」設計展中,他展示了嶄新流動住屋概念AlPod的模型裝置「Pod Living In Pod City」,展現AlPod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樣用途。

因為運輸和場地的限制,實體AlPod未能於設計展中出現,他便設計製作了一系列融合香港本土特色的模型,如理髮店、米舖、燒味舖、籠屋等,寓意香港各式文化皆可於AlPod空間內呈現,也將這些特色文化隨展覽去世界各地展出,「設計展提供了一個本地設計走向世界的重要機會,香港的設計絕不遜色於世界各地,年輕設計師需要更多展示的途徑。」他說。

互動建築新潮流

AlPod由羅發禮創立的公司「科建國際」(James Law Cybertecture International)為Aluhouse所設計,「Al」代表「aluminum」,「Pod」則代指「具互動性的小屋」,設計旨在配合當代都市人流動多變的生活模式。這些於工廠預製的如貨櫃箱般尺寸的獨立屋,外殼由鋁材製成,輕巧、堅固、環保,且方便移動。每個AlPod單元都有時尚簡潔的室內裝修,包括預置的洗手間、廚房、電力供應和冷氣等,單面的落地玻璃方便打開通風之餘,亦鼓勵用家互動,同時不失個人私隱。AlPod平衡了流動性、功能性和美觀性,打破了四面水泥牆的限制,或許將成為新世代理想之家。

他表示,設計和製造AlPod已有約兩年,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戰,「我們要暫時放下傳統建築師的理念,AlPod的結構和各項系統都要在入廠之前全部設計好,要充分考慮用家的居住和搬運需要,也要為日後AlPod疊起構成大廈做好準備。因應每個人對室內空間的設計要求都有不同,我們也將原本固定的室內結構逐步改為可增減配件的設計。」據介紹,AlPod在香港已有兩次戶外實踐,一次在九龍公園參展,一次在觀塘作為流動展廳呈現,「因為建築和消防條例的限制,或許未來AlPod有機會在香港投入使用,但應該是在很久以後。」

香港建築師需要機會作貢獻

羅發禮從小便有成為建築師的想法,自述7歲時已有這想法,認為建築師可以憑藉創新理念貢獻社會。他9歲前往英國接受教育,於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畢業後在日本著名建築公司Itsuko Hasegawa Atelier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,後於1997年返港,在全球最大的設計公司Gensler International擔任董事一職。2000年時他被委任負責設計糅合建築及科技為一體的綜合項目–「迪生數碼世界」,這個項目奠定了他日後在Cybertecture方面的研究及發展,他表示:「Cybertecture代表融合科技及建築的未來設計新概念,無論是香港還是全世界,都應大膽接受更多的Cybertecture,使城市工作和居住環境融入更多創新元素。」

羅發禮憑豐富的Cybertecture經驗,成為融合科技及建築設計的代表人物,他在世界各地如迪拜、印度等,承接多個前衛建築項目的設計。他坦言:「香港當然有一些很好的建築設計,但更多人認為,香港其實應該在創新科技建築方面做更多的嘗試。香港有自己獨特的限制,地方小、地價貴,發展商的重點都放在市場和賺錢上面,追求的是建設的速度而不是創新。希望未來香港會更多接受本地的創新建築設計師,讓我們有機會貢獻給香港更多新能量。」■文: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、圖片由主辦方提供